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根茎类 > 贯众
编号:10286303
乌毛蕨贯众的生药学研究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海峡药学》 1999年第3期
     作者:周继斌 郑荣华 周云波

    单位:周继斌 郑荣华 福建省药品检验所;周云波 福州市鼓楼区卫生局

    关键词:民间药;乌毛蕨贯众

    海峡药学990339 摘要 本文对乌毛蕨贯众进行资源分布、植物形态、药材性状、显微特征及理化鉴别的研究

    乌毛蕨贯众为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BlechnumorientaleL.的干燥带叶柄残基的根茎。80年代中期,我所受国家药典委员会委派对我省及广东、广西等省作过资源分布及药用情况调查。发现上述各地不仅广为分布,而且各省、地、县医药公司还广为收购、使用,虽然历代本草末见收载,但各地习用历史已久。调查时还发现乌毛蕨贯众具有清热解毒,活血化瘀的独特功能,且疗效显著。为更好地开发这一植物资源,我们将有关资源分布,原植物形态、药材性状、显微特征、理化鉴别的研究成果报道如下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本实验原植物标本及实验用药材均采集于本省闽清县,经鉴定无误。

    1 资源分布 本种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江西等省[1],生于灌丛中或溪边,海拔100~1300m,为酸性土指示植物。

    2 植物形态 常绿多年生草本蕨类,高100cm~280cm。根状茎粗短,直立,全体密生线形褐色鳞片,鳞片长12mm~17mm,宽1mm~2mm。叶丛生;叶柄坚硬,有纵沟和疣状气囊体,基部以上无鳞片,长60cm或更长;叶片草质,轮廓为大型披针形,长30cm~190cm,宽25cm~40cm,1次羽状复叶,顶片与最近的侧羽片贴生;羽片多数,无柄,斜展,互生,全缘,条状披针形,中部羽片长15cm~30cm,宽1cm~2cm,下部数对骤然缩短或成耳片;侧脉细密平行,分叉或单一,囊群线形,沿主脉两侧着生成连续的平行线;囊群盖线形。

    3 药材性状 全体呈圆柱状或棱柱形,上端稍大。长10cm~20cm,直径5cm~6cm。呈棕色或黑褐色。根茎直立,有的微弯曲,粗壮,密被有空洞的叶柄基部、须根和鳞片。叶柄基部扁圆柱形,表面密被黑褐色伏生鳞片,脱落处呈小突起,粗糙,质坚硬;横断面中央多呈空洞状,皮部薄,有十数个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,内方的两个主分柱稍大;叶柄近根茎外较粗,外侧有一瘤状突超。簇生十余条须根,须根圆柱形,弯曲,多已折断,直径1cm~2cm。气微弱而特异,味微涩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4 显微特征

    4.1 叶柄基部横切面 表皮为1列类方形细胞,外切向壁略厚,淡棕黄色;有的细胞呈红棕色的突起。皮层为10数列多角形厚壁细胞,大小悬殊,壁厚,棕黄色。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呈类圆形,胞腔中含有淀粉及淡棕黄色色素,偶见草酸钙方晶。分体中柱十数个,环列双韧维管束,呈类圆形或长椭圆形,维管束鞘为1~2列淡棕黄色薄壁细胞,木质部管胞呈类多角形,管胞周围的木薄壁细胞中含红棕色色素;维管束鞘外为1列类长椭圆形的内皮层细胞,凯氏点明显(见图1、2)。

    图1 乌毛贯众叶柄基部横切面简图

    A.横切面略图×6 B.横切面简图×45

    4.2 根茎横切面 表皮为1列类方形或类长方形细胞,外切向壁略厚,淡黄棕色;有的表面具棕褐色的鳞片。皮层外侧为2~3列类多角形薄壁细胞,淡黄棕色;内侧为20余列多角形厚壁细胞,黄棕色。基本薄壁组织中散有细胞壁增厚红棕色细胞,薄壁细胞类圆形,淡黄棕色,细胞含淀粉粒。分布中柱呈U形、短线形式类圆形,其外为1列类长椭圆形黄棕色内皮层细胞,凯氏点明显,双韧维管囊,维管束鞘为2~3列薄壁细胞,细胞含淡黄棕色颗粒状物;木质部管胞呈类多角形(见图3、4)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图2 乌毛贯众叶柄基部横切面组织详图×290

    1.表皮;2.皮层;3.基本薄壁细胞;4.草酸钙方晶;5.增厚细胞

    6.内皮层;7.韧皮部;8.木质部;9.含红棕色色素的木薄壁细胞

    图3 乌毛贯众根茎横切面简图×6.5

    1.表皮 2.皮层薄壁组织 3.皮层厚壁组织 4.基本薄壁组织 5.韧皮部 6.木质部 7.基本增厚组织 8.下皮层

    图4 乌毛贯众根茎横切面组织详图×290

    1.表皮细胞 2.皮层薄壁细胞 3.皮层厚壁细胞 4.基本薄壁细胞 5.薄壁组织增厚的红棕色细胞 6.内皮层 7.韧皮部 8.木质部管胞
, 百拇医药
    4.3 粉末特征 皮层厚壁细胞碎片,具纹孔。梯纹管胞细胞直径25μm~85μm。鳞片细胞呈长棱形、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壁厚10μm~40μm,红棕色。基本薄壁组织胞壁增厚的红棕色细胞,具孔沟。木薄壁细胞有孔纹。淀粉粒呈圆形、椭圆形、类三角形式不规则形,直径5μm~32μm,脐点裂缝状、点状或飞鸟状,层纹隐约可见;复粒2~3粒。基本薄壁细胞呈椭圆形、淡黄棕色(见图5)。

    图5 乌毛贯众粉末及解离组织图×290

    1.皮层厚壁细胞碎片 2.梯纹管胞 3.鳞片细胞 4.基本薄壁组织增厚的红棕色细胞 5.木薄壁细胞 6.淀粉粒 7.基本薄壁细胞

    5 理化鉴别 取本品细粉0.1g,加乙醇50ml,振摇后浸泡12h,滤过,取滤液照分光光度法(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引页测定,在280.±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。

    (本文由西安市药品检验所周文璞主任药师复核,特此致谢。)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1.中国科学院植物所:中国高等植物图鉴(第一册),科学出版社,北京,1980;216, 百拇医药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根茎类 > 贯众